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醫學類分享-訪禮來(Eli Lilly & Company)大藥廠全球新興市場資深醫藥學術顧問 林錦洲先生

~人生的選擇必須保有彈性,越有彈性,就越有機會~
林錦洲
國立陽明大學 醫學士 1993 年畢
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 主治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 婦癌科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兼任講師
     台灣禮來公司(Eli Lilly & Company, Taiwan) 臨床研究醫師
     禮來(Eli Lilly & Company)大藥廠跨洲際區域臨床研究醫師
     (Regional Clinical Research Physician, InterContinental Region)
     禮來(Eli Lilly & Company)大藥廠全球新興市場資深醫藥學術
     顧問(Senior Medical Advisor, Oncology, Emerging Markets)


考上醫學系 是職涯的志向或眾人的期待?
「覺得其實台灣念醫學系的學生,很難期許他們在高中就立志
將來要以醫師為職業的,大多是依照著家人的期望或同儕的影響,
如果推甄或聯考成績比較好,考上醫學系,很可能會去念」,林錦洲
淡淡地說著選擇醫學系的心情。坦白地說在初期的選擇,很多時候
是循著社會既定的框架在走。他還坦承地說到,很多醫學系的學生
在進入大學後常常會面臨到一樣的挫折──從小到大考試名列前茅,
進了醫學系後,面對同為菁英的同儕,或許就再也不奢望拿到第一
了。因為他是公費生,在校六年的成績是畢業後分發服務單位的依
據,所以在課業上有一定程度的競爭。

誰說只能當醫師
畢業後他選擇婦產科,完成五年婦產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的訓
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之後,因為對癌症治療的興趣,選擇婦癌次
專科訓練,完成二年臨床研究員(Fellowship)後,取得婦癌專科醫師
資格,之後接受宜蘭新成立腫瘤中心的邀約,前往擔任婦癌科主治
醫師。在宜蘭兩年後決定離開臨床到藥廠任職。現今台灣的醫療體
系,醫師有許多方面的壓力,例如: 教學醫院裡會有研究與論文發表
的要求、教學的負擔、以及臨床服務量的壓力。且在健保的制度下,
醫療行為無法完全基於科學證據來做選擇。當治療介於灰色地帶,
醫師在選擇給病人最好的治療之餘也會受到健保給付與醫院運作的
影響,內心可能會有些徘徊,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煎熬。
離開醫院進入藥界,或許是一個因緣際會,當時禮來大藥廠需
要一位臨床研究醫師負責臨床試驗規劃及推展,前來探詢他有沒有
意願轉入藥廠工作。他本身有參與和執行臨床試驗的經驗,不排斥
尋找創新做法的工作內容,另外很重要的是他不全然認同在醫院裡
論件計酬的工作方式,尤其他覺得台灣的現行體制下,醫療模式有
改善的空間,他放眼在醫院裡工作二、三十年後,預期的改變有限,
可能還是從事一樣的工作,即便自我期許視病猶親,但久而久之很
難不把一個個病人當成一件件案子在處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理想
的職業生涯(career)。不過考慮轉職時,他非常的掙扎,因為轉到藥
廠的工作內容和以前他所思考過的發展都不盡相同,五到十年前那
個年代,醫師進入藥界的很少,大概考慮了三個月,受到很多先進
的啟發和鼓勵,才做出職涯上大膽與重要的決定。2008 年他在進入
禮來三年後由台灣分公司晉升到負責跨洲際區域的位置,在禮來藥
廠少有亞洲人有機會擔任此職位,在2009 年升任全球新興市場資深
醫藥學術顧問。工作至今他大體滿意他的工作內容,而且不後悔如
此的轉變,最主要是因為感受到完全不一樣的視野(vision)

進不進藥廠 各有所思
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醫師會考慮進入藥界,從事新藥開發、
臨床試驗甚或醫藥行銷的領域。不過很多原本有意願到業界的醫
師,可能無法割捨對治療病人的熱情,專業上的成就或是內心中身
為醫師的優越感,而放棄初衷。然而選擇轉入企業界有很多因素,
一方面沒有面對治療病患沉重或迫切的壓力,二方面在健保制度下
醫師的收入可能差強人意,但在藥界如果績效表現不錯,薪水都會
有其相當水準與成長空間,而且新藥(pipeline)及其研發是藥廠永續
發展的關鍵,一般而言,超過百分之二十的營業額會投入研發,因
此兼具臨床經驗與人體試驗專才的醫師,成為新藥開發的重要中
堅。這類相對專業的人才不易培養,也很難被取代,所以醫師在藥
界的流動率在業界中相對較高,因為富業界經驗的熱門人選很容易
被挖角。禮來大藥廠在台灣的分公司,有5 名醫師分別負責不同的
治療領域和管理的角色;若以公司全球的佈局而言,世界各地的醫
師大約接近450 個。要進入藥廠的醫師通常希望有超過5 年的臨床
經驗,這些受過完整訓練、經驗豐富的醫師,才會被藥廠所青睞。
他有點遺憾無法有機會讓有意願的人踏入藥界「試試看」,不過若轉
入藥界工作後,發現不適合,其實還是可以回到臨床工作。

醫師在藥廠中的角色
藥廠臨床試驗很需要醫療的專才,美國很多醫學博士(Medical
Doctor, M.D.)在接受完整的訓練及臨床執業之後,進入藥廠工作。臨
床試驗研究若以地域而言,分成單一國家、區域、及全球性試驗。
因為種族不同,所以使用的劑量、產生的藥效也不同,區域性的研
究可以找出適合特定區域及種族的藥物與用法。單一國家的研究,
例如針對台灣的查驗登記或學術探討的試驗,藥廠的醫師則是試驗
執行的骨幹。
跨國藥廠醫師執行新藥臨床試驗,工作包括參與臨床試驗計畫
的設計與討論,確保臨床試驗品質和病人安全,上市前後監測藥物
安全性,在公司內部維護病人的權益,避免被商業利益所凌駕,也
要爭取所屬國家參與跨國臨床試驗的機會。此外審核批准對外文
件,或回覆審核單位的相關問題,代表公司對外發言,並幫公司研
擬行銷策略,所以醫師是藥廠中高階且極被尊敬的角色。

要學習商業化思考
醫師進入藥廠之後,也會到行銷或其他位置上對公司的商業決
策的發揮影響力,從臨床的觀點上,看企業的發展策略與未來狀況。
特別是藥界是一個被控管、規範的產業,不同於其他產業,不能肆
無忌憚的逕行廣告,行銷產品時常會遇到瓶頸須參酌臨床觀點,所
以醫師的背景除了執行臨床試驗,也能兼具醫藥行銷(medical
marketing)的角色,從醫療的角度去安排行銷計畫。

進入藥廠需要的特質
至於適合進入藥廠的特質,首先就是願意吸收新知與學習。醫
學系學生通常很會唸書,或許之後因為臨床負擔而乏於研討。但在
藥界的典型狀況是需要快速更新資訊與尖端發展,兼顧新知的質、
量及速度,因為藥廠醫師所進行的研究可能要經過五年之後才可能
臨床應用,所以超前於當下的治療的認知。其次必須有系統的批判
能力,閱讀結果與報告時,能從資料中陳訴個人的見解或看法,而
不只是被動地接受資訊。行銷業務人員去拜訪醫師客戶時,如面臨
深度困難的問題,此時就需要熟悉藥物學理與臨床應用的藥廠醫師
與其溝通討論,展現企業醫藥學術的專業形象,贏得客戶的信任。
再來就是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擁有多方面的知識,能
做大量的資訊整合與觀念溝通。例如,臨床試驗的結果呈現出來都
是統計資訊,但是統計人員不一定具醫學背景,在商業機密的環節
下,藥廠內部醫師就肩負解析這些結果更重要的臨床意義,所以對
統計的基本瞭解和能力,能跟統計專家無礙地溝通是必備的條件。
語文能力是完美溝通的基礎,跨國藥廠的醫師須代表分公司所屬國
家或區域與國外聯繫,因此一定要有很強的聽說讀寫英文能力。曾
有醫師在面試時,憾於語言能力不足而無法晉用。
另外,這個工作常常要前往世界許多地方開會、面對面討論,
所以也要能承受經常旅行的生活方式。他個人很強調面對面溝通的
重要性,這是尊重彼此和將觀念想法清楚溝通的最好方式,所以有
時可能為了半小時、一小時的討論,親自飛到香港或其他亞洲國家,
親自跟客戶請益或與同事對極為重要議題面對面討論。

醫學院學生可以
醫學系學生在大四、大五寒暑假時可以提早去醫院見習,瞭解
醫院的情形,看看裡面在做什麼,什麼是你想學、想做的。到基礎
實驗室學習也是很好的規劃,如果有興趣繼續到研究所進修,畢業
後繼續修習博士學位更是值得鼓勵,在跨國企業中M.D. & Ph.D.
學位可能擁有較多的機會,此外跨領域到基礎醫學、生物科技、統
計、商管以及法律,對於未來職涯發展都是加分,充實外語能力更
是一生受用的投資。將來政府單位、學術機構、產業界都是除了醫
院、診所之外的另一片天空。他覺得,醫學系的學生是不是適合當
醫師可以另外討論,不過一旦選擇了醫學院,專業課程是最重要的
目標,因為藉由醫學此獨一和排除性的高門檻專業是延伸往任何領
域的礎石,不應輕忽或放棄。醫學系是台灣少見,因為進了這個系
所,就被決定了職涯的方向。然而太早被框架限制住,人生的選擇
就相對受限,或許應保有彈性,保有自己的獨立評斷能力,不要侷
限地在一開始就設定只能做什麼,越有彈性,就有越多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